成功將小鼠和人類皮膚細胞重編程為傷害感受性神經元。在引起急性痛和炎癥性痛的多種刺激條件下,這些神經元都能夠很好的應答。
研究人員指出,這些神經元將成為理想的痛覺感知模型,有助于進一步理解不同類型的痛覺,明確痛覺反應和慢性痛風險的個體差異,幫助人們開發出更好的藥物治療相關疾病。
傷害感受性神經元是負責檢測有害刺激的神經元。一開始,想用胚胎干細胞構建傷害感受性神經元,然而這項工作過于困難。這個項目直到研究人員嘗試了重編程技術,用小鼠和人類皮膚細胞生成神經元,一切才進入正軌。
研究人員在成熟的小鼠傷害感受性神經元中鑒定了五個關鍵性轉錄因子,其中三個是新發現的。這些因子涵蓋了特異性的功能受體和*的離子通道。用這些因子,成功將患者的成纖維細胞重編程為傷害感受性神經元。
研究顯示,這些神經元上的痛覺受體,既能應答物理性傷害產生的強刺激,也能應答炎癥觸發的較溫和刺激,甚至能對一些化療藥物產生反應。這些刺激會使人產生不同類型的痛感,能夠對此做出反應說明這些神經元擁有與天然神經元相同的功能。
重編程生成的傷害感受性神經元,可以用來模擬炎癥相關的慢性痛和化療引起的神經病變。重編程人類傷害感受性神經元對于痛覺研究領域是非常重要的。胚胎干細胞上的失敗使我們轉而使用成體組織,而這讓整個研究更具臨床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