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的英國《自然》雜志上,美國科學家發表的研究指明了一種生物標記物,其能夠用來分離進而修復受損眼睛的干細胞,這些干細胞位于角膜和眼白交界處的角膜緣上。與此同時,另一篇發表在《自然》雜志上的論文,ELISA試劑盒描述了一種培養角膜緣干細胞的方法。這些研究結果都將有助于改善角膜疾病的治療。
角膜緣干細胞(LSC)的發現,是近幾十年來眼科學zui重要的進展之一。在世界范圍內,由于發炎、遺傳疾病或者燒傷所導致的LSC缺失,是一個主要的失明原因。移植健康組織往往是病患們*的治療選項,可是如果LSC不夠多,移植就會失敗。而且,盡管LSC已是目前*的角膜上皮的成體干細胞,其相關理論基礎與臨床研究也發展迅速,但是醫學界對LSC的了解仍顯滯后,現有治療手段也缺少定位LSC的方法。
美國馬塞諸塞州波士頓兒童醫院馬庫斯·弗蘭克與娜塔莎·弗蘭克和他們的研究團隊,日前發現了一種名叫ABCB5的蛋白質,其能夠作為標記物發現小鼠和人眼中的角膜緣干細胞。他們的研究展示了此蛋白對于LSC的維持、角膜發育和修復這些功能都是必須的。
實驗中,為了展示ABCB5的治療潛力,研究者把捐獻者含有ABCB5的LSC組織移植給缺乏LSC的小鼠,發現其能夠*修復這些小鼠的角膜,ELISA試劑盒扭轉LSC缺乏的癥狀。論文作者認為,該研究結果可能提升臨床上用ABCB5作為標記分離角膜緣干細胞移植來治療LSC缺乏的成功率。
在另一項研究中,中國廣州中山大學劉奕志、加州大學圣迭戈分校張康及他們的研究團隊,通過確認干細胞的分化方向和產生角膜細胞的影響因素,建立了一種培養角膜緣干細胞的新方法。該團隊將皮膚干細胞誘導分化為角膜緣干細胞,ELISA試劑盒再把這種重編程的細胞移植到LSC缺乏的一個兔子眼睛模型中去,該模型成功模擬了人類的角膜損傷,這些細胞既補充了角膜細胞,同時也修復了受損的角膜表面。